最新资讯-美文摘抄-作文大全-情感美文-原创美文网

清官退休时因太穷,拉了几箱砖头装有钱,乾隆:全换成金子_雍正刚_孙嘉淦_朱轼

admin

点击全文阅读

原标题:清官退休时因太穷,拉了几箱砖头装有钱,乾隆:全换成金子

在周星驰主演的电影《九品芝麻官》里,主角包龙星之父在包龙星走马上任时,为他送上了一个“廉”字,然而却被包龙星调侃为这反倒像一个“穷”字。古往今来,为官者难,为廉官者更是不易。然而,在山西省的吕梁市兴县,就曾出现过一位历任三朝元老的廉官,他的名字是

孙嘉淦

。今天,本期节目就带您讲述他步入仕途的故事,和他为人清廉的一生。

(孙嘉淦像)

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在虎门销烟之际,写下著名的一副对联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;立壁千仞,无欲则刚”,或许这就是对孙嘉淦一生最好的印证。公元1683年,孙嘉淦出生于山西兴县的一户贫农家庭。在那时,科举从仕是寒门飞黄腾达的唯一出路。因此,孙嘉淦在帮助家中务农的同时,也刻苦读书,于康熙五十二年,也就是1713年考中进士,后被朝廷任命为庶吉士,这个职务可以理解为相当于皇帝的秘书,主要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,解读经文。这一年的孙嘉淦,仅有30岁。

虽然孙嘉淦入仕之时,恰处于中国历史上的“康乾盛世”,然而晚年时期的康熙却早无年少时励精图治的锐气。康熙五十年三月,康熙甚至在诏书中直言“今天下太平无事,以不生事为贵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。这使得康熙晚年执政时期,外朝吏治松弛,腐败滋生,宫内则九王夺嫡,暗流汹涌。公元1712年,康熙帝于京师畅春园清溪书屋中驾崩,终年69岁。与此同时,雍正刚从九王夺嫡的血雨腥风中刚刚胜出,大清王朝即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开始。

(少年雍正行宫画像)

然而,由于晚年吏治的松懈,康熙并没有为雍正留下一个十全十美的天国王朝,而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。内有新君即位,家国不稳,外有噶尔丹残部徘徊于青海,虎视眈眈。雍正为巩固王权,在即位之初便实行了一条新的朝会法度:“密折制”。所谓密折制,就是鼓励朝廷官员有事可无需经过其他部门审批,直接将奏折陈上御前,以示皇帝从谏如流。而此前服侍康熙帝多年的孙嘉淦便趁机向雍正献言,在他的密折里,为雍正提出了三条建议:“亲骨肉,停捐纳,罢西兵。”

这三条谏言,可谓是处处戳中了雍正的痛处,尤其是由“骨肉”引起的那段九王夺嫡。雍正看到孙嘉淦的密折之后,勃然大怒,在上朝之时,直接把孙嘉淦的密折向诸位大臣展示,并且说:“翰林院竟然能有这样狂妄的人?”眼见雍正就要猛虎暴起,大学士朱轼连忙打圆场:“孙嘉淦确实狂妄,不过臣也佩服他的胆量。”听闻朱轼这样劝阻,雍正平静了一会儿,才笑着说:“朕也佩服他的胆量。”

就这样,孙嘉淦从雍正的怒火中逃过一劫。为何朱轼的劝阻,会让雍正最终未能当场降罪孙嘉淦呢?从历史上来看,朱轼是十分受雍正宠幸的。因为他在历史上除了文华殿大学士的官职外,还有另一个身份:乾隆的老师。而朱轼劝谏雍正不降罪孙嘉淦,除了希望雍正不落下不纳谏的骂名之外,还有一点原因是:他和孙嘉淦两人都是出身贫农家庭,30岁左右考中进士。

(文华殿大学士朱轼)

在向雍正帝谏言之后,孙嘉淦便受到了乾隆帝的重用,被调任到国子监祭酒的职务上,职位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部长。后来,孙嘉淦更是被调任到南书房,重新当起了服侍在皇帝身边的私人秘书。但是常言道“伴君如伴虎”,没有朱轼在雍正旁边说话,孙嘉淦的经历就不会有那么幸运了。一日,雍正向孙嘉淦咨询宋镐、方从仁这两个人能不能担当重任。

孙嘉淦回答道,宋镐这些人都可以得到重用,但等到雍正帝继续追问到方从仁能不能任用时,孙嘉淦又说:“方从仁恐怕难堪大任。”雍正当时就勃然大怒:“你的话怎么这么前后矛盾啊?是不是有什么用人上的私心?”于是便将孙嘉淦以欺君之罪夺取全部官职,交到刑部那里去治罪。如果按照当时的大清法律,孙嘉淦犯下欺君之罪,必死无疑。

然而,等雍正帝气消了以后,便后悔起了当时做出的决定:这么多年相处,他也知道孙嘉淦的为人。于是连忙让刑部把孙嘉淦放了,顺便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,他对周围人说:“孙嘉淦太戆了,不过他不贪图钱财,还是让他到户部吧。”

(雍正帝画像)

户部,相当于今天的国家财政部门,在清朝当时主要负责人口和财政的统计。而孙嘉淦当时的工作,主要是在银库清点银两。一直以来,孙嘉淦都是以为官清廉,公正在朝中著称,不过也有一些人认为孙嘉淦太过清高,是在沽名钓誉。当时掌管户部的果亲王允礼,就不怎么看好孙嘉淦,认为这个人脑子转不过弯,怎么可能管好财政?而且,康熙晚年以来清廷贪污成风,真的会有这样的无私之人吗?

于是,果亲王便带着侍从们到银库里查看孙嘉淦每日的工作。视察的时候,发现孙嘉淦自己亲手拿着一杆子秤,和下人们一起称银两。而在孙嘉淦离开之后,果亲王发现经过孙嘉淦之手的银两,分文未少,于是连忙向雍正帝禀告。雍正帝听说以后,大喜过望,便让孙嘉淦到河东地区,也就是今天的山西西南地方去掌管盐业,这对于当时的清朝官员来说,是一个能捞到不少油水的肥差。但是,雍正帝在当时就十分放心地把这个肥差,交给了孙嘉淦。

孙嘉淦在河东执掌盐政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雍正便离奇驾崩。新继位的乾隆帝立马将在外为官的孙嘉淦重新召回了京城,就这样孙嘉淦便成为了连侍三朝的“三朝元老”。后来,河南郑州发生了疑案,朝廷派遣多名官员前去调查,都未能查明真相,于是乾隆便任命孙嘉淦为刑部尚书去审理案件。经过孙嘉淦审理,案件最终得以告破,十几个人的冤狱也最终都被得以免除,这和孙嘉淦为人清廉公正的品格不无关系,自此以后,乾隆便也格外器重孙嘉淦。

在疑案结束之后,孙嘉淦又被调至吏部尚书,管理百官政事,同时依旧对刑部案件有管辖之权,可谓位极人臣。等到孙嘉淦晚年之时,他更被乾隆帝升任为直隶总督,地位相当于今天的首都市长。在此期间,孙嘉淦主张在直隶兴修水利,疏通河道,常年疏于治理的永定河,子牙河又可为民所用,而孙嘉淦的政绩也受到了百姓的连连称赞。

而孙嘉淦在担任直隶总督期间的又一个重要的政绩,则是他促成了朝廷对“禁酒令”的撤销。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,颁布“禁酒令”是常有之事。究其原因,是因为古代中国酒水多由粮食发酵酿造,而粮食则是朝廷军粮和实物税的重要来源,每逢灾荒或少粮之年,朝廷就会颁发禁酒令,限制私人酿酒和卖酒。然而,古往今来的禁酒令,成者少,败者多。因禁酒令的颁布,酒逐渐成为了市场上的一种稀缺品,反倒促使人人贪酒,因酒而犯罪的行为比比皆是。

见到民间百姓受禁酒令所扰,孙嘉淦便再次上书,向乾隆帝谏言:“孟子说过,君子不以所养人者害人。这句话的意思就是,君子不拿供养人的东西来加害别人。陛下您颁布禁酒令,是为了百姓而考虑。现如今禁酒令反而倒成为了百姓的苦恼,这道禁酒令不得不重新考虑啊。”在看到了孙嘉淦的奏折以后,乾隆便欣然撤销了禁酒令,民间的治安风向迅速为之一变。

在孙嘉淦的晚年,还有这样一则民间趣闻:据说在孙嘉淦晚年辞官还乡之时,身上并无半点分文。但常言道“衣锦还乡”,身无分文的自己,如何该为自己的宗族长点面子呢?于是,孙嘉淦便令自己的随从在回乡之时,用大石头装满了自己的马车,显得从京师回乡之后运载的东西非常多。然而,在孙嘉淦临别之际,他在朝堂之上还是闹了一场“乌龙”。原来,在有人听闻孙嘉淦准备回乡,装行李装了一车后,便向乾隆帝献言:“孙嘉淦一生清廉,晚年回乡却装了一车行李,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隐情,希望陛下能够明察秋毫。”

而乾隆帝听到了这样的建议之后,也是半信半疑,毕竟他也不相信,如今为官者还会有这样无私的人。于是便令快马加急,赶上孙嘉淦的车队。但等到赶上孙嘉淦车队,检查行李时却发现,孙嘉淦装了一车车的东西,不是它物,而是石头时,乾隆便感慨万分,下令用真金替换掉了孙嘉淦车上的石头。就这样,一生清廉的孙嘉淦便就这样“衣锦还乡”。

虽然“真金换石”的故事是民间坊传,《清史稿》中并无明确记载。但是,这样的民间故事,也表达了对孙嘉淦这名清官的尊敬,更表达了百姓对清明盛世的向往。那些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”的人,必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,成为史书的一段佳话。

参考文献:

[1] 《清史稿·孙嘉淦传》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

点击全文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