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坡志林(节选) 
			宋·苏轼 
			吾故人黎錞,字希声。 
			治《春秋》有家法,欧阳文忠公喜之。 
			然为人质木迟缓,刘贡父戏之为“黎檬子”, 
			以谓指其德,不知果木中真有是也。 
			一日联骑出,闻市人有唱是果鬻之者, 
			大笑,几落马。 
			今吾谪海南,所居有此,霜实累累。 
			然二君皆入鬼录。 
			坐念故友之风味,岂复可见? 
			刘固不泯于世者,黎亦能文守道不苟随者也。 
					之前写《寄黎眉州》赏析时查找资料,读到了这则短文,对黎錞的木讷(实则呆萌)有了更深的了解。 
					  
					  
					“吾故人黎錞,字希声。治《春秋》有家法,欧阳文忠公喜之。” 
					  
					“家法”,指一脉相承的治学风气。“欧阳文忠公”,即欧阳修,谥号“文忠”。前面说过,黎錞素喜研究《春秋》,是名震京师的“大儒”。然而,再度执政的王安石却看不上《春秋》,把它贬得一无是处。 
					  
					欧阳修则比较看重黎錞,还专门向英宗皇帝荐言,称“文学有苏洵,经术有黎錞,二子皆名载一时也”。苏洵之文名,世所称道,欧阳修将黎錞与苏洵并提,足见对其器重。 
					  
					  
					“然为人质木迟缓,刘贡父戏之为“黎檬子”,以谓指其德,不知果木中真有是也。” 
					  
					下面该介绍黎錞的性格了。苏轼用了四个字“质木迟缓”,大概就是经学家所共有的那种木讷呆板吧。黎錞有多呆呢?且看身边朋友“刘贡父”给他取的外号——“黎檬子”,檬子应是柠檬一类的水果,“木”字旁,够“木”吧,重点还极酸,这是在调侃黎錞又木讷又酸腐。 
					  
					“刘贡父”就是写“唯有南风旧相识,偷开门户又翻书”的刘颁/攽,如诗中写的那样,他也非常喜欢读书,涉猎十分广泛,尤其精通《春秋》。史书称他“为人疏隽,不修威仪,喜谐谑”,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活泼风趣之人,也难怪一言不合就给朋友取外号了。 
					  
					更有趣的是,黎錞只管读书,哪里知道“檬子”为何物?于是—— 
									“一日联骑出,闻市人有唱是果鬻之者,大笑,几落马。” 
									  
									他们仨一起骑马过市集,忽然听到有叫卖“梨檬子”的,大概是这样的:卖梨檬子了,又酸又甜的梨檬子,好吃解渴的梨檬子,快来尝尝吆…… 
									  
									刘贡父和苏轼当即捧腹大笑,黎錞先是一惊,继而狂笑,差点摔下马来。 
									  
									这样温馨美好的回忆,最后都印在了苏轼的脑海里,因为刘贡父和黎錞先苏轼而去了。 
									  
									  
									“今吾谪海南,所居有此,霜实累累。然二君皆入鬼录。” 
									  
									苏轼谪居海南,看到霜实累累的檬子,想到那件趣事,不由得伤感起来。曾经有多快乐,如今回忆起来就有多黯然。 
									  
									  
									“坐念故友之风味,岂复可见?刘固不泯于世者,黎亦能文守道不苟随者也。” 
									  
									故友的风采只能在文字里呈现了,再也无法亲眼看到。刘贡父与司马光同修《资治通鉴》,除此之外,自己独立完成的著作还有100卷,可谓著作等身,也算“不泯于世”了。黎錞则能以其文而坚守道义,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性格,最后赢得“笺简遗言,百世争媚”之名。 
									  
						到这里,怀友之情味愈加浓烈。他若想起当年在密州留下的《寄黎眉州》“且待渊明赋归去,共将诗酒趁流年”,不知又是何种感受?




